乡村旅游建设切忌凑热闹,少规划

时间:2019-12-04 19:33:43| 作者:adminbj| 查看: | 评论:

摘要: 在国家系列鼓励政策引导下,乡村旅游投资开发建设和发展已成为热门产业。但是,也出现了一窝蜂地争项目,抢资源,缺规划,重复建设,违反土地政策的种种乱象。乡村旅游投 ...

 

乡村旅游建设切忌凑热闹,少规划

 


在国家系列鼓励政策引导下,乡村旅游投资开发建设和发展已成为热门产业。但是,也出现了一窝蜂地争项目,抢资源,缺规划,重复建设,违反土地政策的种种乱象。乡村旅游投资开发′建设应重视以下问题。

一,政策机遇问题:新中国建立七十年了,仍然还有部分处于贫困甚至特贫状况,国家为了促进农村建设发展,出台了一糸列优惠抉持政策,特别想解好三农问题,城乡差别问题,新农村建设问题。通过对乡村旅游的大规模投资,交通、通讯、服务等一系列基础设施都被拉动起来了。特别是旅游与精准扶贫结合,创造了中国经济发展新模式,这是一个伟大创新。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和提高农民生活,解决政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的有效途径。要注意研究国家关于三农发展问题的方针政策,抓住了政策先机,把握了发展方向和关键环节,就会有大的收获

二,建设模式问题:乡村旅游发展了新产业,创新了新业态,拉动了新消费,拓展了新经济。新的乡村旅游突破了农家乐范畴,它通过旅游+,加生态,带动生态发展,加文化,促进乡村文化建设;加体育,拓展体育旅游,加现代农业,形成农业观光;加康养,形成大健康产业。乡村旅游成为一种新的经济杠杆,点化催生了许多新产业新业态,增强了许多传统产业和业态的升级提质,活跃了经济生活。

土地是农业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农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在乡村旅游投资建设中应注意不要随便动用农民的土地。注重维护农民权益。土地是“财富之母”,是农民最大的财产,农民小康不小康,关键看收入,包括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要始终把保障农民权益放在首位,切实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然后要更加注重守住底线。土地制度是国家基础性制度,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事关重大,必须审慎稳妥推进。

三,传统文化问题:乡村旅游在文化范畴上两个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第一、全面提升了生态文明水平。凡是乡村旅游开展起来的地方,政府和群众、投资商和游客,都对保护本土生态环境有了紧迫感和使命感,懂得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生态环境出现了建国以来最好的修复回归状态;第二、重新唤起传统文化的深刻复兴。乡村是保持中国传统文化最多最完整的地方,也是中华文化最后一片“保护地”,乡村旅游发展,文化和历史被置放在重要位置之上,因而得到修复和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根脉得到乡村旅游这个文化产业兜底支撑。

但是,随着大规模城镇化建设进程,有些地方,片面追求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速度,忽略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致使大量乡土传统文化遭受破坏。有的地方一味追求现代、美观、整齐,对传统社区、乡村大拆大毁,对古建筑、古民居进行大规模“改造”,不仅造成了城乡建设“千城一面、千村一面”的后果,更使历史文化村镇传统的建筑风貌、淳朴的人文环境等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许多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尚未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传统建筑、民居、街巷、书院、寺庙、祠堂、园林等遭到毁坏,造成了无可挽回的损失。一些珍贵的有形及无形的乡土传统文化遗产,面临着被瓦解、消亡的危险。而乡土传统文化体系一旦毁坏,就会使世世代代传承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精神家园消失,造成文化发展脉络的断层,这种巨大的文化损失是无法弥补的。

四,生态文化问题:乡村旅游建设,一定要注意克服土地浪费、规划不合理、环境污染严重及不符合生态原则的设计等问题,高扬生态文化理念,充分体现对环境的关爱乃至对整个生物圈的尊重。

1、对自然的尊重。尊重自然,一方面尽量保持乡土风格的原貌,不为自我表现而设计,而为自然而设计;另一方面,让人工景观更自然丰富而又有变化,在尺度、功能等方面更具亲和力,人与自然有更亲密的接触。

传统的村落往往在特定的自然地理条件下孕育而生,集山、水、田、宅为一体,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秀丽的田园风光。美丽乡村的规划与设计,应该充分尊重现有的自然条件与地理环境,达到山地有山地的特色、水乡有水乡的风格、平原有平原的品位。

2,对乡村文化和历史的尊重。保护民俗,尊重乡村文化和历史。民俗,即民间风俗,指某一民族或区域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文化。它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形成个性,扩大和演变,服务于民众的日常生活。深厚的历史文化、淳朴的乡风村俗、质朴的伦理道德和紧密的邻里关系构成了看得见、摸得着,有着巨大有形和无形影响力的民俗。这种人与人、人与自然交融的和谐,是现代人所追求的理想环境。美丽乡村建设在完善市政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同时,尽可能使村民体会到原有的熟悉生活与交往氛围,产生心理上的满足感和归属感。

3、注重可持续发展。传统的农业生产,属于典型的粗放模式,难以集约化、精细化。美丽乡村建设中,应注意发展效益高、前景广、可持续的高效“都市农业”。也应变革农村生活方式中不适合时代要求的某些传统,注重可持续发展。比如,集中设置生活服务区,减少占用多余用地;设置集中排污点、垃圾回收点、污水处理净化点,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利用生物能源减少高负荷、高排放的化学能源,利用植物的净化与分解技术净化生活污水等等。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乡村旅游网,乡游天下®旗下网站

郑重声明-:本站部分图文内容取自互联网,您若发现有侵犯您著作权行为,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

网站运维:乡游天下(北京)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合作支持: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茶文化研究院

新闻热线:010-89941990 1336 6637 678  邮箱:zgxclyw@126.com

Copyright © 2016 乡游天下 crt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2543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49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