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避三养+微度假,大众旅游时代正兴起

时间:2017-12-25 14:32:16| 作者:adminbj| 查看: | 评论:

摘要: 中国已经进入大众旅游时代,休闲度假成为了旅游消费的主流。休闲度假在旅游总人次中占的比例大幅提升,旅游度假将成为未来的主流,持续高速增长。 ...

中国已经进入大众旅游时代,休闲度假成为了旅游消费的主流。休闲度假在旅游总人次中占的比例大幅提升,旅游度假将成为未来的主流,持续高速增长。旅游度假作为新时期的一种旅居生活方式,包含观光、休闲及各种文娱体康养等消费,追求健康和精神享受,逐渐成为休闲生活主流。

“三避三养(避暑避霾避寒、养生养心养老)+微度假是对旅游度假需求的集中诠释,是旅游度假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旅游休闲度假的核心市场,可以催生一系列新型业态和产业链,成为新时期经济突破发展的一种新模式。

健康与旅游相结合,为健康小镇发展奠定基础

健康与旅游度假的加速融合,已成为现代服务业的新亮点,健康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有机结合,也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世界医疗旅游协会报告称全球医疗旅游产业未来年增速有望保持15%-25%的高增长率,2017年的市场份额预计将达到7000亿美元。而国际传统旅游产业的增长率近几年一种保持在3%-5%之间。数据统计显示,以健康养生为目的的旅游消费者整体上比普通游客多花费130%,收入效应远远大于传统的旅游产业及医疗产业。

(数据来源于《2015年世界养生旅游白皮书》)

健康小镇可以旅游产业为龙头,通过旅游的搬运功能,根据旅游者、居民的消费需求,将健康疗养、医疗美容、生态旅游、文化体验、休闲度假、体育运动、健康产品等业态聚合起来,实现与健康相关的大量消费的聚集。

国家政策支持发展健康小镇

国务院在2016年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指出,应积极促进健康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融合,催生健康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健康服务,鼓励发展健康体检、咨询等健康服务,促进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发展,培育一批有特色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探索推进可穿戴设备、智能健康电子产品和健康医疗移动应用服务等发展。培育健康文化产业和体育医疗康复产业。制定健康医疗旅游行业标准、规范,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健康医疗旅游目的地。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和良性循环的健康服务产业集群,扶持一大批中小微企业配套发展。引导发展专业的医学检验中心、医疗影像中心、病理诊断中心和血液透析中心等。支持发展第三方医疗服务评价、健康管理服务评价,以及健康市场调查和咨询服务。鼓励社会力量提供食品药品检测服务。完善科技中介体系,大力发展专业化、市场化医药科技成果转化服务。

这对建设发展健康小镇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持。健康产业已经成为新常态下服务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在未来20年,必将迎来一个发展的黄金期。

健康小镇可发展的产业体系

适宜创建发展健康小镇的地区,一般都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这是实现健康生活的一个重要基础条件。在这个基础条件上,根据当地不同资源,结合市场需求特点,可以发展融合不同产业体系的健康小镇。

健康小镇业态一览表

生态养生为亮点:即依托项目地良好的气候及生态环境,构建生态体验、度假养生、温泉水疗养生、森林养生、高山避暑养生、海岛避寒养生、湖泊养生、矿物质养生、田园养生等养生业态,打造休闲农庄、养生度假区、养生谷、温泉度假区、生态酒店/民宿等产品,形成生态养生健康小镇产业体系;

享老产业为亮点:将医疗、气候、生态、康复、休闲等多种元素融入养老产业,发展康复疗养、旅居养老、休闲度假型“候鸟”养老、老年体育、老年教育、老年文化活动等业态,打造集养老居住、养老配套、养老服务为一体的养老度假基地等综合开发项目,带动护理、餐饮、医药、老年用品、金融、旅游、教育等多产业的共同发展。

体育产业为亮点:依托山地、峡谷、水体等地形地貌及资源,发展山地运动、水上运动、户外拓展、户外露营、户外体育运动、定向运动、养生运动、极限运动、传统体育运动、徒步旅行、探险等户外康体养生产品,推动体育、旅游、度假、健身、赛事等业态的深度融合发展。

文化产业为亮点:深度挖掘项目地独有的宗教、民俗、历史文化,结合市场需求及现代生活方式,运用创意化的手段,打造利于养心的精神层面的旅游产品,使游客在获得文化体验的同时,能够修身养性、回归本心、陶冶情操。如依托宗教资源,打造文化度假区、依托中国传统文化,打造国学体验基地等。

休闲农业为亮点:药食同源,是东方食养的一大特色。因此美食养生可以说是健康旅游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内容。健康食品的开发,可以与休闲农业相结合,通过发展绿色种植业、生态养殖业,开发适宜于特定人群、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生态健康食品,同时结合生态观光、农事体验、食品加工体验、餐饮制作体验等活动,推动健康食品产业链的综合发展。

医学产业为亮点:康疗养生产品的构成主要是以中医、西医、营养学、心理学等理论知识为指导,结合人体生理行为特征进行的以药物康复、药物治疗为主要手段,配合一定的休闲活动进行的康复养生旅游产品,包括康体检查类产品。它是医疗旅游开发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度假产业为亮点:居住养生是以健康养生为理念,以度假地产开发为主导而形成的一种健康养生方式。这种养生居住社区向人们提供的不仅仅是居住空间,更重要的是一种健康生活方式。除建筑生态、环境良好、食品健康等特点外,它还提供全方位的康疗及养生设施及服务,并为人们提供冥想静思的空间与环境,达到在恬静的气氛中修身养性的目的。

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特色小镇迎来黄金发展期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健康意识逐渐增强。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把健康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提出建设“健康中国”,为健康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新时期、新形势下,特色小镇建设遍地开花,为康养特色小镇的开发建设指明了方向。

康养小镇的概念

康养小镇是指以“健康”为小镇开发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以健康产业为核心,将健康、养生、养老、休闲、旅游等多元化功能融为一体,形成的生态环境较好的特色小镇。

康养小镇可以根据旅游者、居民的消费需求,将健康疗养、医疗美容、生态旅游、文化体验、休闲度假、体育运动、健康产品等业态聚合起来,实现与健康相关的大量消费的聚集。

康养小镇的特征康养小镇建设相关政策

健康绝非小事,它已经上升到国家层面,注重全民健康,近年来,无论从中央到地方政府,与康养相关的政策频出,致力于推进健康中国、健康产业的监督、管理与发展,为康养小镇的发展提供支持、引导和推动作用。

康养小镇的开发路径

1、根据自身特色,确定小镇开发类型

例如:景区或景区周边有宗教文化基础,适合作宗教文化型康养小镇开发;有长寿文化基础,倡导食养、药养等健康养生,适合作长寿文化康养小镇开发;有温泉这一核心资源,适合作温泉型康养小镇开发等等。

2、无特色资源,植入相关特色与功能

对于无明显特色资源的小镇,要进入康养小镇开发,通过旅游的搬运功能进行特色植入。这类型一般仅适合长寿文化型、生态养生型,医养结合型或养老小镇型开发。

例如,生态养生型要求小镇有较好的环境基础,后期要改善和维护小镇生态环境,同时培育和引导养生养老产业进驻,发展养生产业,进行生态养生型开发;医养结合型需导入医药产业,形成医药种植产业链或形成医药产业园等。

3、强化健康主题,进行多元化开发

康养小镇必须强化健康养生养老主题,进行多元化开发。以健康养生、休闲养老度假等健康产业为核心,进行休闲农业、医疗服务、休闲娱乐、养生度假等多功能开发。

4、进行整体运营管理

立足于小镇自身特点,以市场化开发为主导,确定项目的开发主体、开发模式、招商及运营模式等,形成系统化的运营管理流程,推进健康产业链的高效发展,实现小镇的经济效益增长。

康养小镇6种开发类型

1.>>>宗教文化养生型<<<

依托道教、佛教等宗教文化资源,打造集宗教文化养生体验、养生教育、休闲度假、养老等于一体的综合度假区,该类型一般多分布在旅游景区或景区周边,有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基础。

案例:武当山太极湖


项目介绍:武当山太极湖生态文化旅游区由太极湖新区和太极湖旅游区组成,太极湖新区重点发展旅游发展中心、武当国际武术交流中心、太极湖医院、太极湖学校和高档居住区等项目,太极湖旅游区包括旅游度假板块、水上游览板块和户外休闲板块,重点建设太极小镇、武当山功夫城、老子学院、山地运功公园、武当国际会议中心等项目,是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养生养老、度假于一体的综合度假区。

项目特点:依托武当山的道教文化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养生养老、健康度假产业。

2.>>>长寿文化养生型<<<

依托长寿文化,大力发展长寿经济,形成食疗养生、山林养生、气候养生等为核心,以养生产品为辅助的健康餐饮、休闲娱乐、养生度假等功能的健康养生养老体系。

案例:浙南健康小镇


项目介绍:小镇位于龙泉市兰巨乡,背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龙泉山,是长寿龙泉第一乡,是好山好水好空气的齐聚地,同时食药材资源极其丰富,是健康食养、药养绝佳福地。利用其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和长寿特色,发展农业观光、健康餐饮、休闲娱乐、养生度假等多功能的健康长寿小镇。

项目特色:挖掘长寿文化,从食养、药养、水养、文养、气养五方面发展长寿经济。

3.>>>温泉养生型<<<

依托温泉这一独特的核心资源,发展“温泉+”特色产业,如温泉+养生、温泉+会议、温泉+运动等,形成健康、养生、休闲娱乐等温泉养生特色小镇。

案例:灰汤温泉小镇


项目介绍:小镇位于湖南宁乡灰汤镇,总面积48K㎡,泉水水温高达89.5℃,是中国三大著名高温复合温泉之一,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温泉区占地8K㎡,温泉水量丰富。现结合温泉发展“温泉+X”产业,现已开发建设有温泉酒店、温泉游泳馆、高尔夫练习场等各种休闲建设设施、疗养体检中心等,是集温泉养生、运动休闲、会议培训、健康体检于一体的温泉小镇。

项目特色:天然温泉资源是项目核心亮点,同时以温泉为基础,发展温泉+酒店、温泉+会议、温泉+运动等特色产业。

4.>>>医养结合型<<<

依托医药产业/医药文化发展医药产业,推动健康养生、休闲度假等产业发展的医养特色小镇。

案例:大泗镇中药养生小镇


项目介绍:小镇位于江苏大泗镇的中药科技园,占地1240亩,总投资4亿元,该园以中药材种植为中心,产学研相结合的示范性中药科技园。小镇以中药科技园为核心,打造“1+3+X”的发展体系,1为中药科技园,3指休闲娱乐、中药养生、医疗器械产业三大健康产业,X为舞台文化、养老、生态农业等多个配套产业,打造中药文化、养生文化、旅游文化的平台。

项目特色:原生态环境和高质量老年客户基础,建设颐乐学院和雅达国际康复医院为核心配套,形成居医养的特色养老体系。

5.>>>生态养生型<<<

以原生态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健康养生、休闲旅游为发展核心,重点建设养生养老、休闲旅游、生态种植等健康产业,一般分布在生态休闲旅游景区或者自然生态环境较好的区域。文化发展医药产业,推动健康养生、休闲度假等产业发展的医养特色小镇。

案例:平水养生小镇


项目介绍:小镇位于浙江平水镇,境内青山叠翠,千岩竞秀,生态环境迷人,文化底蕴深厚,以建设“养生特色小镇” 为发展目标。积极培育和引导养生养老产业项目,吸引了国际度假村项目、中药养生会所项目、仙人谷养生养老项目等先后落户小镇,为小镇健康养生养老、休闲旅游提供了条件。

项目特色:依托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发展健康养生、休闲旅游等生态养生产业。

6.>>>养老小镇型<<<

有一定的环境资源,同时拥有有一定经济实力的老年群体,为老年人打造集养老居住、医疗护理、休闲度假为主要功能的养老小镇。

案例:绿城乌镇雅园


项目介绍:项目位于浙江乌镇,依托原生态自然环境,为高质量的老年群体建设有养生度假酒店、医疗公园、国际养老护理中心、颐乐学院、养老居住等功能板块,打造的集健康医疗、养生养老、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特色养老小镇。

项目特色:原生态环境和高质量老年客户基础,建设颐乐学院和雅达国际康复医院为核心配套,形成居医养的特色养老体系。

康养小镇的开发路径

1、根据自身特色,确定小镇开发类型

景区或景区周边有宗教文化基础,适合作宗教文化型康养小镇开发;有长寿文化基础,倡导食养、药养等健康养生,适合作长寿文化康养小镇开发;有温泉这一核心资源,适合作温泉型康养小镇开发;有医药产业基础的适合作医养结合型康养小镇开发;仅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应结合医药种植、医疗服务、养生项目等,进行生态养生小镇开发;有一定自然环境资源,同时周边有高质量的老人客群,适合作养老小镇开发。

2、无特色资源,进行特色植入

对于无明显特色资源的小镇,要进入康养小镇开发,必须进行特色植入。这类型一般仅适合长寿文化型、生态养生型,医养结合型或养老小镇型开发。长寿文化型前期需统计小镇长寿老人数量,如果数量较多,可渲染小镇的长寿概念,强化长寿文化基因,进行长寿文化型小镇开发;生态养生型要求小镇有较好的环境基础,后期要改善和维护小镇生态环境,同时培育和引导养生养老产业进驻,发展养生产业,进行生态养生型开发;医养结合型需导入医药产业,形成医药种植产业链或形成医药产业园等,进行医养结合型小镇开发;养老小镇型依托某一自然环境,进行周边环境的开发打造,同时建设医疗康复设施、服务中心等健康养老设施,完善养老居住、医疗康复护理、老年活动中心等多功能的养老小镇。

3、依托开发类型,强化健康主题,进行多元化开发。

小镇确定开发类型,就必须强化健康养生养老主题,进行多元化开发。以健康养生、休闲养老度假等健康产业为核心,进行休闲农业、医疗服务、休闲娱乐、养生度假等多功能开发。

4、小镇整体的运营管理。

立足于小镇自身特点,以市场化开发为主导,确定项目的开发主体、开发模式、招商及运营模式等,形成系统化的运营管理流程,推进健康产业链的高效发展,实现小镇的经济效益增长。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 最新资讯
  • 小编推荐
  • 热点排行

乡村旅游网,乡游天下®旗下网站

郑重声明-:本站部分图文内容取自互联网,您若发现有侵犯您著作权行为,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

网站运维:乡游天下(北京)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合作支持: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茶文化研究院

新闻热线:010-89941990 1336 6637 678  邮箱:zgxclyw@126.com

Copyright © 2016 乡游天下 crt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2543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49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