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打造乡村旅游升级版 旅游精准扶贫更给力

时间:2016-03-07 14:34:34| 作者:adminbj| 查看: | 评论:

摘要: 图为:恩施女儿城之夜图为:宜昌长阳郑家榜村的“万人年猪宴”图为:湖北省乡村旅游发展规划(2016—2025)图为:罗田枫叶  湖北日报讯 近日,湖北省旅游 ...

图为:恩施女儿城之夜

图为:宜昌长阳郑家榜村的“万人年猪宴”

图为:湖北省乡村旅游发展规划(2016—2025)

图为:罗田枫叶

  湖北日报讯 近日,湖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评审通过了《湖北省乡村旅游发展规划(2016-2025)》(以下简称《规划》),这是我省首次对乡村旅游进行系统完整的规划。我省乡村旅游将如何发展?有什么新玩法吸引游客?乡村旅游投资的风口又在哪里?规划亮点精彩纷呈。

  让游客记住乡愁 让百姓不再忧愁

  ——湖北乡村旅游综述

  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乡村旅游,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成为我省解决“三农”问题的一把“金钥匙”、农民脱贫致富的“金饭碗”。

  解决三农问题的“金钥匙”

  近年来,我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乡村旅游已成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促进农民致富增收的一把“金钥匙”。

  在武陵山、大别山、秦巴山、幕阜山等集中连片扶贫开发区,有着得天独厚的绿色资源。我省通过发展旅游这一无烟工业、低碳产业,将资源进行转换,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金山银山”,让“绿色”转换成“金色”。一个个景区脱颖而出,一幢幢农家乐拔地而起,一个个农庄焕新颜。

  产业融合为乡村旅游拓展了新空间,使农业、水利、林业、渔业资源,变成一座座“金矿”,迸发农村产业发展的新活力,“旅游+”让三次产业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绿绿葱葱”的乡村生态休闲、“红红火火”的乡村星火记忆、“荆荆有味”的农耕美食体验、楚楚动人的乡村文化创意,在荆楚大地上火了起来,让湖北乡村旅游由“一枝独秀”变为“百花争艳”。

  乡村旅游的红火,增加了传统农业的附加值,也改变了地方发展的产业结构。巴东县的三峡酒业,从一间制酒小作坊发展成为三峡酒业文化旅游创业园,不仅聚集了人气,还提高了酒的知名度和效益。宜昌夷陵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2015年旅游综合收入占全区GDP的17%,占第三产业的75%,在第三产业中的龙头地位更加突出。

  据统计,2015年全省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1亿人次,占全省接待游客总数的21.2%,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73.2亿元,占全省旅游的比重22.9%以上。传统节假日期间乡村旅游占市场份额达到60%以上。

  农民脱贫致富的“金饭碗”

  乡村旅游已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金饭碗”,使贫困地区群众通过乡村旅游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得到红利。

  截至目前,我省以“五级联创”(旅游强县、旅游名镇、旅游名村、星级农家乐、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为主要载体,整合各部门资金4.9亿余元,打造了20个湖北旅游强县、24个旅游名镇、97个旅游名村、11条旅游名街、346个高星级农家乐和120个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其中,2009年以来,湖北旅游部门协同省财政厅、人社厅建立农家乐创业扶持资金3.2亿元,对各地农家乐经营户给予创业扶持,直接带动就业38余万人,农民人均年增收达1800元以上。

  乡村旅游的发展,也促进了创业与就业,让生产、消费、就业同地发生,农民通过旅游就业得到红利,仅发展星级农家乐,就使近4万户农民家庭年均收入达到6万元以上。统计数据显示,“十二五”以来,我省乡村旅游已带动42万人脱贫致富,占全省脱贫人口的18.6%。

  在乡村旅游中,农民的文明素质也得到了提升。近五年来,全省培养乡村旅游人才120余万人。一批乡村民俗、民间优秀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挖掘和传承。旅游也让农民开阔了眼界,成为传播科学知识和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使广大农民成为知书达礼、热情好客、开放文明的新型农民。

  目标 建成全国著名的复合型乡村旅游目的地

  我省乡村旅游将以实现乡村旅游“资源多样化、服务便利化、管理精细化、市场多元化”为战略目标,形成“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发展新格局,带动农民就业增收,推动城乡统筹。成为中部一流、全国著名的复合型乡村旅游目的地和长江经济带乡村旅游集散中心地。

  根据《规划》,到2020年,全省乡村旅游接待人数和收入占全省旅游的1/2。建成湖北旅游强县30个,湖北旅游名镇60个,湖北旅游名村200个,高星级农家乐500个,带动就业120万人。通过发展观光农业、生态旅游、民俗旅游等促进解决“三农”问题,通过旅游景点开发、项目建设加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扎实推进乡村旅游富民工程,把秦巴山区、大别山地、武陵山区等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建设成为乡村生态文化和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到2025年,将把湖北乡村地区建设成为中部地区一流、全国著名的回归自然的生态空间、感受传统的精神家园、放松身心的度假胜地。全省乡村旅游总收入在全省旅游收入中的比重达到60%。

  布局 构建“一带六片区”发展大格局

  “一带六片区”即:将全省乡村旅游发展划分为六个片区,包括武汉都市农业乡村旅游片区、宜昌桔都茶乡乡村旅游片区、恩施民族风情乡村旅游片区、鄂东四季花木乡村旅游片区、鄂西北山地生态乡村旅游片区、江汉平原水乡田园乡村旅游片区。同时,在此基础上,在中远期建成“长江乡村旅游带”。

  武汉都市农业乡村旅游片区:重点发展以乡村观光体验为主导的休闲度假,推动武汉环城乡村游成为市民的第二种生活方式,将该片区打造成为新时期中国乡村居民新生活的典范。

  宜昌桔都茶乡乡村旅游片区:将以景区的标准打造整个宜昌地区,为游客营造“处处是景观、村村是景点”的旅游体验,使该区域成为国内全域景区乡村旅游的样板。

  恩施民族风情乡村旅游片区:将突出生态风景、民族风情特色,打造特色文化旅游板块,使该区域成为全国著名的民族风情乡村旅游目的地。

  鄂东四季花木乡村旅游片区:将以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红色旅游资源和宗教文化旅游资源为重点,形成具有湖北特色的花木循环经济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鄂西北山地生态乡村旅游片区:以山林生态环境优越、绿色原生态农副产品丰富为依托,打造国内山地生态与乡村旅游完美融合的典范。

  江汉平原水乡田园乡村旅游片区:将楚汉文化同江汉渔米水乡风光结合在一起,使之成为湖北水乡乡村休闲度假旅游的重要载体、水产品产业化示范基地。

  支撑 建设87个重大乡村旅游项目

  我省有87个乡村旅游项目纳入了规划重点项目库。这些重大项目支撑作用大、关联带动性强、品牌价值高、市场前景好,一是旅游与农业、文化等关联产业的融合项目,如武汉黄陂的杜堂村、黄陂玫瑰园和东西湖郁金香园等赏花与乡村休闲旅游区,宜昌当阳胡家湾樱花园、夷陵官庄村和老河口春雨开心果园等农业观光旅游区,恩施枫香坡和来凤杨梅古寨民俗文化旅游村。二是符合绿色发展理念的乡村生态旅游景区,如宜都天龙湾国家湿地公园、神农架大九湖-板桥河乡村湿地、谷城八仙洞、枣阳桃花源、浠水白莲河和天门天湖野荷生态园等乡村生态旅游区。三是有一批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旅游综合体项目,如荆门农谷旅游区项目,总投资47亿元,规划建设集花卉观赏、农耕文化体验、运动休闲、康体养生和森林生态度假为一体的旅游区。潜江中华龙虾生态旅游城,按照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标准打造,拟建设成龙虾养殖和加工的观光、垂钓和健身、主题购物、民宿度假和房车营地等的乡村生态、美食、购物、康体和娱乐的综合性旅游区。

  从投资主体来看,乡村旅游已成为民营资本投资的热土。87个重大项目中,民营资本占多数,政府主导的招商引资也占到一定数量。

  创新 八大系列旅游产品吸引游客

  根据《规划》,我省将以“渔米之乡”和“四季花香”两大旅游产品为核心,打造四季花香、水乡风情、乡村观光、乡村体验、乡村度假、乡村科普、乡村文化和乡村节庆八大系列旅游产品。

  “渔米之乡”核心旅游产品系列重点打造“两江五湖”(长江、汉江、洪湖、漳河、梁子湖、汈汊湖、保安湖)沿岸,以观光和休闲为主,突出水乡风情体验。

  “四季花香”系列以武汉都市农业乡村旅游片区、鄂东四季花木乡村旅游片区和江汉平原水乡田园乡村旅游片区最为集中,以花木观光为主。

  “乡村观光”产品以自然风景观光和农业生态观光为主,主攻大众化市场。

  “乡村体验”产品主攻乡村历史文化体验、民族民俗文化体验产品。

  “乡村度假”产品以农庄休闲产品、康体疗养产品以及农事体验产品为主。

  “乡村科普”产品集中在江汉平原水乡田园乡村旅游片区、宜昌桔都茶乡乡村旅游片区和鄂西北山地生态乡村旅游片区,以乡村观光+科普+体验为主。

  “乡村文化和乡村节庆”产品系列,重点挖掘和弘扬乡村传统文化,推进旅游与乡村文化的融合,打造一批高水准、有特色的乡村文化旅游节庆、演艺和娱乐品牌,将具有群众基础的庙会、诗会、歌会、元宵灯会、清明踏青、端午龙舟、中秋赏月、重阳登高等传统活动升级为旅游文化活动。支持开发具有湖北地域特色的乡村曲艺、戏曲、杂技、民俗表演、文化巡游等活动,推出一批艺术水准高、市场潜力大、具有浓郁荆楚文化内涵的乡村旅游演艺节目。

  引领 五大理念贯穿乡村旅游发展

  《规划》体现了“创新”、“协调”、“改革”、“绿色”和“共享”这五个发展理念。

  《规划》中制定了“乡村旅游扶贫与社区参与规划”,以期让更多的农民脱贫致富,共享旅游发展成果。《规划》制定了乡村旅游扶贫模式与途径,包括以景区带动模式、农家

  乐接待模式、旅游合作社模式、全域景区化模式、旅游名村(镇)创建、特色产业带动、农业旅游扶贫模式、民俗文化村等带动扶贫。还将依托景区扩大就业示范基地,建设旅游脱贫致富示范基地。

  同时,《规划》还提出了“社区参与扶贫保障规划”,包括利益保障和人才技能保障,如促进各方加强对乡村旅游人才的培养;建立动态激励管理机制,激励各级政府抓好旅游人力资源开发;培养民俗表演人才等。

  在保护生态中发展是我省乡村旅游发展的一道底线。《规划》划分了乡村旅游环境保护的脆弱区、一级保护区一般外围缓冲区,将针对这些不同地区的特点,边发展边保护。

  我省实施旅游扶贫“旅翼”行动

  作为精准扶贫的主场战,我省旅游正实施扶贫“旅翼”行动,带动更多的农民脱贫致富,该行动以四大计划组成。

  百村旅游规划公益扶贫行动计划

  我省将组织具有一定资质的旅游规划单位对全省重点旅游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村,免费提供旅游规划编制、旅游项目策划、旅游商品研发、旅游服务提升和旅游营销推广等,为有条件发展旅游的贫困村规划主导产业。计划到2017年全部完成建档立卡村的旅游规划。并鼓励各市州对我省纳入全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的243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开展乡村旅游规划工作。

  今年,省旅游局还将在第六轮“三万”活动中,支持乡村旅游公共服务、发展规划、旅游厕所、“锦上添画”、环境整治等重大项目建设。

  百企“城乡牵手”公益扶贫行动计划

  组织全省百家重点旅游企业,在全省243个旅游扶贫重点村选取帮扶对象,帮助贫困户精准脱贫。一是“景区一拖二”,全省10家5A景区和部分重点4A景区,每个景区对口帮扶2个以上村,带动景区周边三分之一有条件的村发展乡村旅游。二是“农庄一联五”,全省5星级农家乐和重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帮扶周边5户贫困户发展相关配套产业,带动乡村旅游重点村周边三分之一的贫困户脱贫。三是“民宿酒店一招十”,全省重点乡村民宿酒店每家直接招收附近10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业,帮助乡村旅游重点村三分之一的贫困人口脱贫。

  在此基础上,组织城市有爱心的旅游消费者、旅游志愿者,开展“城乡牵手游”旅游扶贫大行动。

  千人乡村旅游培训行动计划

  与人社、农业、移民等部门一道,对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重点贫困户、重点村村干部、乡镇长开展旅游创业就业和技能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3年内完成1000人培训任务。

  “走出去”分期安排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重点贫困户、重点村村干部、乡镇长赴乡村旅游发展先进地区现场学习观摩与实训结合,培训300人。“请进来”,在贫困乡村开设“乡村富民讲堂”,邀请国内外知名乡村旅游专家赴乡村开展培训。

  万名乡村旅游创客行动计划

  确定并建立一批乡村旅游创客基地,设立创客基金,支持建设相应的创新创业孵化平台,3年内引导和支持5万名返乡农民工、大学毕业生、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实现自主创业。

  同时,开展一批旅游扶贫试点并逐步推广。将先建设10个左右的旅游扶贫试验示范区,研究细化乡村旅游发展的土地等政策,设立贫困户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基金,支持贫困户优先发展乡村旅游实现创业就业。

  通过创客行动,力争平均每年吸纳1万名贫困人口直接就业,每年吸纳1000名大学生、艺术界人士、返乡村民等在乡村创业,间接带动10万人的旅游就业。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乡村旅游网,乡游天下®旗下网站

郑重声明-:本站部分图文内容取自互联网,您若发现有侵犯您著作权行为,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

网站运维:乡游天下(北京)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合作支持: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茶文化研究院

新闻热线:010-89941990 1336 6637 678  邮箱:zgxclyw@126.com

Copyright © 2016 乡游天下 crt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2543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49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