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宁乡村旅游:让“绿水青山”成“金山银山”

时间:2017-09-20 14:03:31| 作者:adminbj| 查看: | 评论:

摘要: 窑瓦村不远处就是美丽的西子湖5000年前,这里就有人类聚居;标志着中华文化渊源的“洛书”出于此;传说黄帝史官仓颉在这里造字,开中华文字先河;《诗经》中有16 ...

窑瓦村不远处就是美丽的西子湖

5000年前,这里就有人类聚居;标志着中华文化渊源的“洛书”出于此;传说黄帝史官仓颉在这里造字,开中华文字先河;《诗经》中有16首诗歌,记述了先民们在这里生产生活的情景……这里历史文化渊源深厚,自然禀赋得天独厚——这里,就是洛宁。

洛宁故县水库

五年前,一条郑卢高速缩短了洛宁与外界的距离,把山水田园、秀美洛宁的风姿展现在世人面前。

从此,青山环绕的西子湖晚霞不再遥远,似静尤动的古村落也不断讲述着风云变幻、风土民情——常去洛宁走走,方知河洛如此多娇。今起,本刊推出金秋洛宁旅游特别报道,与您一起走近这片静美之地。

翻过青山踏过绿水,柏油路旁的格桑花上蜂来蝶往,上戈镇的苹果压弯了枝头,小界乡成熟待采的烟叶迎风摇曳。

诱人的苹果整装待发

又是一年秋,洛宁,将迎来一年中最热闹也是收获“秋实”的时刻:看得见的,是田地间、市场上、游客车辆后备箱里的瓜果;从果农、农家乐经营者笑脸上读出的,是乡村旅游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收益。

苹果采摘游,兴了产业、富了乡亲

距离上戈镇不远的省道上,苹果采摘园鳞次栉比。刚从镇上采购完家用物资的高相平一家,乘着三轮车走在回村的路上。

“俺村的苹果快熟了,树上的套袋一去,就等收购商和游客来逛了!”高相平说,他亲家种有七八亩苹果园,如遇农忙时节,他会帮忙张罗。每年,卖苹果的毛收入在8万元左右。收成好不好,游客多不多,主要看10月这个时间节点。

高相平居住的村子名叫庙洼村,村里除了有散户种植苹果,还引进了海升现代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依托5000亩苹果种植园、主题公园、冷库、分拣线等产业链,创造就业岗位、提供先进技术、提高增收能力,带动群众脱贫致富。“河洛金秋上戈苹果文化节”的开幕式已连续两年在该主题公园举办。

以“苹果文化节”为载体,洛宁县开始探索“产业+旅游”的农旅发展新模式,打造以上戈镇庙洼村为核心,以苹果文化为主题,总面积1.6平方公里集乡村观光、农事体验、休闲度假、运动健身、文化科普于一体的“金果小镇”。

9月7日,中熟果种秦冠、乔纳金到了收货的季节,海升果园的大棚里一派繁忙的景象。成箱的苹果堆积如山,等待运出,当地村民熟练地分选、包装刚下来的苹果。

村民杨清想今年60岁,家里4口人,两个孩子常年在外地打工。她利用闲暇时间来到海升打零工,按计件工资标准,每天收入80元左右。家中的10亩土地流转出去,每年也能得到一部分收入。洛宁海升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雷东锋笑着说:“洛宁苹果的品质不用说,来洛阳体验乡村游的人越来越多,个个都是满载而归!”

水灵灵的苹果,是当地人的骄傲,也是实实在在的收益。

寄托水果产业,大量的富余劳动力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

上戈镇上戈村村民吉银山种有5亩苹果园,每年毛收入5万元左右。他告诉记者,该村300多户村民,几乎家家有果园。村子毗邻省道,每年采摘节期间都能吸引大批游客前来。采摘游,成为他们家苹果主要的销路。

路通了,游客就多了;苹果好,自然不愁卖。依托采摘游,农家餐饮、住宿也逐步走俏,村民的钱包鼓了,享受着旅游业发展带来的红利。

休闲农家乐,共谋发展、留住村民

故县镇窑瓦村,是洛宁有名的农家乐集聚地。从2015年的7家,发展到如今的52家。不仅规模有所提升,农家宾馆的硬件设施在游客需求的倒逼下也大为改观。村民们尝到了甜头,投入旅游业的热情更加高涨。

窑瓦村距故县镇15公里,村上127户人家,596口人,耕地面积525亩,人均不到1亩地。“早些年,村民们都得靠外出务工挣钱,除了春节,村子基本就是一座空城,人都走完了。”该村村支书贾治周说,村里发展蔬菜大棚走不通,工业产品也卖不出去。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守着森林绿地和西子湖,得干一番事业。

大面积的烟叶种植给洛宁农民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2015年,贾治周带领7名村民代表赴外地考察旅游业发展。回来后,他下定决心走旅游这条路。“我们背靠青山,三面环水,空气清新,还有大片草坪,景色不比别人差。”

起初,村民们听说要发展旅游时,心里都有或多或少的抵触情绪--窑瓦这么偏僻,谁来吃、谁来住?旅游真能解决收入问题?看到大家积极性不高,贾治周带头开起了农家旅社。在他的带领下,村里又多了6家农家乐。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仅靠游客的自发传播,窑瓦村火了。村民们发现,有从郑州来的游客晚上一两点还不睡,仍在西子湖边的草地上、树林里转悠。游客告诉一头雾水的村民,没想到在这样一个偏避的山村,保存有如此原生态的美景,真是个好地方!今后要常来。

如今,窑瓦村多是回头客光顾。随着游客增多,村民们获得信息的渠道广了,观念随之发生转变。村里的农家乐多了起来,品质也再不断提升:卫生间和厨房都贴上洁白的瓷砖,装上了品牌热水器,房间里铺上地板砖,有的还装上了网线。

砚凹桃花

贾治周说,今后村里准备走“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旅游发展道路。一方面引入外来资金建设农家宾馆,同时成立村民合作社,吸纳有意向的农户进来共同发展,他们既可以得到公司的土地租金,又可以获得合作社分红。

“按照一家农家旅社10张床的体量来算,每名游客吃、住一天需要60元,这户村民每天就能有600元的收入,遇上旅游旺季,收入非常可观。”贾治周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在家门口自己当老板要比出去打工赚得多得多。

营造“大景点”,抱团迎客、带动脱贫

下峪镇位于豫西伏牛山腹地,南邻栾川,西接卢氏,有“豫西最美乡村,艺术创作胜地”之美誉。每年到这里写生旅游的人数超过30000人次。

下峪风光

搭上旅游发展的快车,下峪镇对县内景区进行了再梳理。目前已建成写生旅游接待中心8处,农家乐34家,可一次性接待1500人。别样的乡村风情,吸引了众多爱好户外的游客。

下峪镇紧邻西子湖,到过这里的游客习惯称呼其为“豫西小三峡”“北国漓江”。这两年,下峪积极与卢氏相关景区接洽,依靠船游观光,在下峪设立码头,那边发船、这边上岸,既丰富了游客的视野与出游体验,又借力引来客流。如今,“大景点”模式初见成效,镇上一部分居民通过接待游客、开设餐饮小铺增加了个人收入。

下峪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张龙渊说,从修建生态园起,镇上就确立了发展旅游业的思路,盘活这片酷似江南的美丽水域,修建一大批有历史感、体现风土民情的古村落。

第二窑洞人家是下峪镇的农家乐之一。该窑洞旅馆位于西子湖岸边的故东村,老板冯少波告诉记者,他家能同时容纳60人住宿。除了定期接待写生学生,每年五一、十一客流量最大。

乡村旅游大发展,为冯少波在内的当地居民提供了致富增收的途径。故县镇故县宾馆经营者田菊芳两年前从山里搬到镇上,干起了营生。通过收入后再投资,他家的宾馆条件在镇上数一数二,目前已累计投入资金几十万元。

神灵寨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老百姓都认这个理儿。围绕旅游做文章,终将不负大好河山。作为洛宁县龙头景区,神灵寨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广阔的增收平台。该景区董事长助理刘建中介绍,神灵寨90%的工作人员在当地选用,并优先解决贫困户就业。

此外,神灵寨结合山区特点,提倡附近农户养土鸡、产蜂蜜、种山核桃,牵头收购、销售土特产,通过景区带村,能人带户,公司加农户,调动老百姓在旅游扶贫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 最新资讯
  • 小编推荐
  • 热点排行

乡村旅游网,乡游天下®旗下网站

郑重声明-:本站部分图文内容取自互联网,您若发现有侵犯您著作权行为,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

网站运维:乡游天下(北京)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合作支持: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茶文化研究院

新闻热线:010-89941990 1336 6637 678  邮箱:zgxclyw@126.com

Copyright © 2016 乡游天下 crt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2543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49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