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生态休闲农业 建设最有魅力乡村

时间:2015-12-16 23:00:09| 作者:guanli| 查看: | 评论:

摘要: 临安市太湖源镇白沙村,地处浙西北太湖水系南苕溪源头的偏远山区,山林面积45000多亩,森林覆盖率在97%以上,是一个“二山夹一沟”的典型山村。从前,白沙村是个地地道道的贫困村。“白沙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吃的六谷糊,住的箬竹屋”是其生动的写照。 ...

临安市太湖源镇白沙村,地处浙西北太湖水系南苕溪源头的偏远山区,山林面积45000多亩,森林覆盖率在97%以上,是一个“二山夹一沟”的典型山村。从前,白沙村是个地地道道的贫困村。“白沙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吃的六谷糊,住的箬竹屋”是其生动的写照。改革开放以来,该村从砍树毁林到发展生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成功走出了一条具有山区特色的农村经济发展新路子。201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8000多元,实现了从贫困山村到生态富裕村的蜕变。走进村子,随处可见的是一幢幢别致亮丽的农家乐小楼,白沙村成了远近闻名的绿色小康村、旅游示范村。在2011年“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评选活动中,该村代表所有参评单位在评选启动仪式上发言。白沙村的发展变化告诉我们,拓展农业多种功能、转变农村发展方式,是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改变农村社会落后面貌的最有效手段。

一、白沙村30年走过的发展道路

白沙村30年的发展之路,是从1983年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开始的,先后经历了曲折的过程:

1、单靠砍树卖钱,白沙村走进山光人穷的死胡同。1983年,白沙村开始实行林业家庭承包责任制。山林到户后,村民一方面致富心切,一方面担心政策有变,加上砍树卖钱是当时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开始大量砍伐山林。由于滥砍滥伐,白沙村的森林覆盖率急速下降,从1983年的91.9%下降至1988年的90.4%,生态环境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单纯依靠木质资源作为经济收入,走单一经营用材林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不仅造成林分质量下降、生态环境恶化,农民收入也得不到有效增长。1988年和1990年,白沙村连续两次遭受暴雨山洪袭击,受到了大自然的无情惩罚,损失惨重。白沙村也成了当地有名的“贫困村”。

2、发展绿色产业,白沙村走上增收致富的快车道。面对困局,白沙村人痛定思痛。村党支部书记夏玉云带领大家认真总结教训,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大力调整优化林业结构,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他们采取山下种茶叶、山中间采笋干、山上面种山核桃或毛竹的复合经营方法,大大增加了林地非木质资源的收入。与此同时,白沙村带头禁止烧炭,采取措施封山育林,全面保护森林资源。村民生产经营观念得到了极大转变,收入也迅速增加。1990年,全村砍树500多立方米,人均收入只有840元;到1997年,全村只砍树30立方米,人均收入却达到了3455元。经过20年的经营,如今的白沙村已成功建成高山蔬菜基地、高山花卉培育基地和万亩山核桃生态化种植基地,生态农业获得了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3、开发休闲旅游,白沙村开辟生态产业新天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美丽的自然风光给白沙村带来了发展新机遇。1998年,白沙村通过招商引资成功开发出太湖源风景区,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与此同时,白沙村依托景区旺盛的人气,大力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产业。游客在白沙村不仅可以充分领略自然山水的优美宁静、体验夏日山间的自然清凉,还可以享受到吃农家菜、住农家屋、体验各类农事活动的乐趣。一些上海、杭州的老人被这里良好的生态气候环境所吸引,一住就是好几个月。白沙村成了远近闻名的休闲度假胜地。2010年,白沙村农家乐经营户已发展到142家,4000多张床位,带动了全村2/3的劳动力就业,成为杭州地区规模最大的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村之一。全年共接待游客26万余人次,实现经营性收入2300多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实际超过20000元。

4、加强基础建设,白沙村打造和谐发展新农村。随着绿色产业的发展、旅游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白沙村人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完善生活服务设施。实施村庄和道路绿化保洁、污水统一纳管处理、生活垃圾专人集中收集等工程,让山更青、水更绿、环境更优美。建设道路、停车场、文化广场、健身公园、娱乐室、图书馆、医务室、超市等公共服务设施,让村民和游客生活更便利。建成六条游步道、几十座休闲凉亭,方便村民生产生活和游客休闲赏景。二是加强精神文化建设。注重对传统民俗文化活动的继承和发扬,恢复元宵节跳鳌鱼灯、春季跳茶花灯、农历九月祭源神等传统民俗活动,举办嬉水纳凉节、野猴节、菊花节、露天电影节等节庆活动,丰富生态休闲旅游特色和村民文化生活。如今的白沙村,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平衡协调、农业经济稳步发展、旅游产业欣欣向荣、村风民情文明淳朴,走上了良性循环的和谐发展道路。

经过30年的建设和发展,白沙村先后获得“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文明村镇先进村”、“全国绿色小康村”“浙江省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浙江省特色旅游村”、“浙江省农家乐特色示范村”、“杭州最美丽的村庄”、“杭州市十大生活品质之村”等荣誉称号,并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考察基地、国际示范林中国合作伙伴。就连篮球巨星姚明,也把自己婚纱照的拍摄地点选择在了这里。

二、白沙村转型发展的成功经验

发展生态休闲农业,白沙村实现成功转型,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贫困山村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魅力乡村。他们的经验是:

1、干部带头,班子团结,当好“领头雁”。白沙村这些年的发展变化,得益于该村有一个团结坚强、富有战斗力的村领导班子,有一批以村党支部书记夏玉云为代表的敢于开拓创新、带头致富的村干部。发展生态农业,村干部是“科技示范户”,充当村民致富的开路先锋;发展休闲产业,村干部率先开办农家乐家庭餐馆旅店,带领村民开发旅游经济。正是有了一班思路清晰、能驾驭工作大局、充分发挥“双带”作用的“领头雁”,白沙村才会在兴林富民的道路上走得如此精彩。

2、把握政策,抢抓机遇,吃到“头口水”。白沙村能取得今天的成绩,离不开党的农村政策的指引。党的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的不断完善和林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打消了村民担心政策会变的顾虑,促进了村民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更新。在此基础上,通过积极的对外宣传、招商引资,将2000多亩山林的使用权转让给投资商,成功开发太湖源景区,并顺势发展起农家乐休闲旅游产业。在临安,象白沙村这样的山水资源并不少见。但白沙村抢先抓住机遇,吃到了发展生态休闲农业致富的“头口水”。

3、一产增收,三产致富,念好“生意经”。靠大力开发非木质资源,发展生态产业,白沙村人不仅摘掉了贫困的帽子,同时也保住了青山绿水环境资源,为发展休闲旅游业奠定了基础。而开发太湖源景区,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白沙村人不仅靠三产服务业赚足了城里人的钱,生产的山货农产品也不愁没有销路。目前,在村民收入中,65%以上来自以休闲旅游为特色的“农家乐”经济,25%来自茶叶、笋干、山核桃等生态绿色农产品的销售。一产促三产,三产带一产,这就是白沙村的“生意经”。

4、与时俱进,和谐发展,建设“美丽乡村”。发展生态休闲农业让白沙村走上了增收致富路。但白沙村人并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健全保洁制度、治理生活污水、完善服务设施,他们懂得投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恢复传统习俗、丰富文化生活、提高村民素质,他们知道增强软实力才能提升竞争力。正是因为不断建设、不断进步、不断发展,白沙村月月都有新变化,年年都有新气象,老游客常常回头,新游客天天涌现。青山依旧在,村庄更美丽,与时俱进让白沙村的生态旅游经济长盛不衰。

三、白沙村30年巨变带给我们的启示

白沙村30年的巨变是拓展农业多种功能、转变农村发展方式、因地制宜和谐发展的成功范例,它带给我们诸多有益的启示:

1、转变农村发展方式,观念提升是前提。从砍树毁林到发展生态休闲农业,白沙村同样是“靠山吃山”,但结果却大不一样。一个是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村民收入增长缓慢,贫困帽子摘不掉;一个是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一产三产红红火火,村美民富人和谐。人还是这些人,山还是这些山,是什么发生了改变呢?是思想观念转变了,是发展理念提升了。观念的提升带来的是发展方式的转变,是生态和经济的双赢。因此,要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而转变农村发展方式,改变农民落后的思想观念、树立现代化的发展理念是前提。一方面要强化政策引导。及时准确地把党的农村路线、方针、政策及各级富民政策传达到农村基层,让农民群众更加了解形势、熟悉政策、认清方向,促进他们转变思想观念。一方面要加强宣传教育。宣传各地的成功经验和致富典型,用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现代化的生产技术教育农民、武装农民,促进他们形成新的发展理念。

2、转变农村发展方式,产业定位是关键。传统农业在我国已经存在了几千年,其特征就是最原始、最简单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山民砍树,渔民打鱼,对大自然只有索取,没有经营。当索取超出资源承载能力时,其结果就是资源枯竭、生态破坏、灾害横行,对人类的惩罚就是贫穷。现代农业说白了就是对自然资源的经营,通过科学合理的经营实现生态和经济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白沙村人在走过无数次弯路后终于明白了这个道理,并找到了开发生态农业和休闲旅游这条正确的产业道路,精心经营家乡的山水资源,取得了成功。因此,选择正确的发展方向,产业定位是关键。有的地方适合发展资源性产业,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山水资源,拓展农业的多种功能,一二三产并举,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一村一品”优势产业。有的地方适合发展集约性产业,大力开发设施农业、循环农业、立体农业以及农产品加工业,形成专业化、集约化、产业化生产优势。

3、转变农村发展方式,素质提高是动力。白沙村发展生态农业,离不开村民科技素质的提高。该村聘请高级专家教授组建起自己的科技智囊团。每到农闲和农时季节,智囊团成员就会来村里指导农民学习农业科技、帮助新产品开发,让农民边学习、边实践,逐步掌握实用技术,培养造就了一大批适应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科技型农民、科技型村干部和科技型示范户。白沙村发展休闲旅游业,同样离不开村民经营素质的提高。该村建立起农家乐协会,统一制定经营农家乐的规章制度和礼仪规范,对经营户进行法律法规教育和业务培训,使全村农家乐经营水平得到整体提升。现代农村的发展不仅仅是农业的发展,也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而是农村经济、社会、环境、生态的全面协调发展。而农民素质的提高,将直接转化为生产力,转化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动力。

4、转变农村发展方式,干部带头是保障。白沙村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实现和谐发展,干部“双带”作用发挥得好是重要因素:一是干部敢于带头创业致富。发展高山生态农业,白沙村的干部充当第一批“科技示范户”,带头学习农业科技知识,带头掌握实用致富技术,率先富起来,做群众的榜样;二是干部善于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发展休闲旅游产业,白沙村的干部不仅率先开办“农家乐”,还成立农家乐协会为全村“农家乐”业主服务,统一包装、统一宣传、统一营销、共同致富。白沙村的实践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要靠基层党员干部去带头落实;农村经济发展,要靠基层党员干部引领农民创业致富;农村社会进步,要靠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保垒”作用去不断推进。

                                                           作者:杭州市农办 李 鹰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 最新资讯
  • 小编推荐
  • 热点排行

乡村旅游网,乡游天下®旗下网站

郑重声明-:本站部分图文内容取自互联网,您若发现有侵犯您著作权行为,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

网站运维:乡游天下(北京)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合作支持: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茶文化研究院

新闻热线:010-89941990 1336 6637 678  邮箱:zgxclyw@126.com

Copyright © 2016 乡游天下 crt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2543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4981号